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教授、博导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梁 琪 |
一、引 言自2007年4月新世纪金融破产“鸣枪”引爆次贷危机始,这场肇始于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的危机,随着房市持续向下探底而呈逐步升级和扩散之势,并在2008年9月急剧恶化,从一场在美国规模有限、仅集中于次贷相关的结构性证券产品危机,演变成为一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资产严重缩水,股票市场市值萎缩,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流动性短缺,实体经济赖以发展的融资渠道和资金来源被切断,世界经济陷入战后最为严重的衰退之中。为恢复投资者信心、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美联储、欧盟央行、日本央行、中国人民银行等各国中央银行联手向市场注入巨额资金, |
|
各国政府也空前联合,通过双边或G8、G20等多边峰会积极商讨拯救市场以及刺激经济的计划。通过实施一系列大规模、强有力的措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出现一定的转机,呈现回暖迹象。但后次贷危机时代的资本市场和世界宏观经济形势具体情况如何,以及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现状是什么、经济发展面临怎样的挑战等宏观经济问题,仍需要细致、深入的分析。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以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为代表的资本市场遭受了重创,实体经济也遭受拖累。美国、欧洲、日本等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均陷入经济衰退的泥淖之中,发展中国家虽在次贷危机中的直接损失相对较小,然而近年来经济金融一体化程度的迅猛发展和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依赖必然使其本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遭遇重创和困镜。金融危机的日益蔓延,催生了全球携手共渡难关的高涨呼声。不论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还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力图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增长,防止经济陷入严重衰退。2008年10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总值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11月25日,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又宣布拨款8000亿美元,投入信贷市场。欧盟成员国出台了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的救市计划,日本也出台了系列救市措施。2008年11月5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提出了到2010年年底总规模4万亿人民币的投资计划。面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也在逐步加强合作与磋商,共议维持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大计。2008年10月8日,全球央行联手降息,意在缓解市场流动性的巨大压力。11月15日,G20金融峰会召开,与会成员决心加强合作、承诺共同行动,应对全球宏观经济挑战。进入2009年,为应对美国经济的负增长,2月17日,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签署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以提振信心、恢复经济。 目前看来,各国出台的种种应对措施,对缓解市场流动性压力、提振消费信心、稳定金融市场、恢复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只是在短期发挥了正面效应,长期是否能够维持这种积极效果,会否产生负面政策效应,危机的阴霾是否尚存,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都存在着疑虑和隐忧,世界宏观经济依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更稳妥地把脉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放弃充斥网络和报端的各种难以把握危机实质的“过载信息”,通过查询一些重要数据和指标,我们便能够获得更可靠的宏观经济信息。
观察和分析次贷危机后的宏观经济形势,可以考察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两类指标。 |